-
为何想成为中国人这么难
我出生于加拿大,有着高加索人的身体特征,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20多年,说中文,认同中国文化,目前拥有中国永久居民身份,但几乎没有人认为我是中国人。这都说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是基于种族的观念在当今中国根深蒂固。[全文]
-
选举遏制不了腐败,那还能靠什么?
选举民主不一定是遏制腐败的利器。在中国台湾地区,权威的国民党领袖蒋经国让世界历史上最腐败的体制变得清廉了,但是在李登辉治下的民主化之后腐败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了。中国领导人认为腐败会威胁整个制度的存在不是没有道理的。[全文]
-
政治尚贤制的问题何在?
中国背景下,政治尚贤制面临三大问题:腐败、僵化、合法性受质疑。腐败问题能够通过独立的监督机构、提高官员的工资待遇、执政党向多样的社会群体和更多言论自由开放等方式处理。但是,合法性问题只能通过民主改革的方式处理,包括某种明确的民众认可。[全文]
-
专访| 叫我“洋五毛”的人搞错了什么
如何减少中国官员腐败问题?让他们多读读儒家经典。官员不一定得达到“君子”的要求,但至少要考虑不腐败。儒家提倡“慎独”,即法律没有清楚规范,没有人监督我的时候,我仍不会为了自己或家庭滥用国家的资源。这不是太高的要求,可以做到。[全文]
-
中共“合法性”不单依靠民族主义
中国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是什么?中国共产党通过以下三个来源获得了合法性:民族主义、政绩合法性和政治尚贤制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,合法性的这三个源头在不同时期都很重要,但民族主义在政权初期最重要,政绩合法性在改革开放的最初几十年非常重要,而政治尚贤制正在变成越来越重要的合法性来源。[全文]
-
那么多“幸福”指标,没一个靠谱
按照盖洛普的调查,以色列位列第8位,加拿大第8和美国第14,韩国得分较低,排在第 56,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得分更低,并列第81。这些国家的国民没有选择更轻松的生活方式就应该被扣分吗?而按照不丹的国民幸福指数,家庭关系不再考虑之列,倒是衡量了“根本的投票权”,甚至衡量了“祷告所达到的精神高度”。[全文]
-
西方学者谈中国,往往带着殖民思维
在批评中国的时候,许多西方学者无法跳出固有的西方政治框架,导致他们追逐那些与自己民主理想和人权观念契合的“中国异见人士”。用这种态度做学问,说明他们还未能摆脱殖民主义思维。[全文]
-
谁说中国模式将导向“美丽新世界”
数代西方人都在期盼某种时代精神降临,使社会生活在各个维度上达到平等。在他们眼中,“一人一票制”才是民主政治正统,“基层开展民主,中层勇于试验,顶层强调贤能”的“中国模式”则是异端。但其实支撑“中国模式”的“贤能政治”与中西方历史都有深厚渊源,它的魅力正在于此。[全文]
-
好吧,我在中国大学教授西方价值观
我在中国的顶尖高校之一清华大学教授政治学理论已经有十多年了,但教室里的自由度依然会让我感到惊喜。我的课堂几乎从未受到过政治干预。唯一的一次例外发生在我2004年到北京后不久。[全文]
-
选民太不理性,我们怎么能胜过中国
西方民主选举先验地认为领导人在自由和公平的竞争选举中产生,拥有选票的成年选民对选举内容充分了解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而中国是个完全不同的故事,高层官员需经过一系列的考试和考验,经过几十年历练之后方可提拔到高级领导岗位。如果欧洲能从中国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启发,过去的伟大西方政治理论家也会为欧洲喝彩吧。[全文]
-
和谐指数,哪国能排第一?
多位中国文人前些日子在牛津集会谋求共识,谈到了孔子《论语》中一句彰显“和谐”重要性的名言。我们设计了一个“和谐指数”,基于来自27个国家可靠而全面的数据,得出的结果颇为令人惊讶。四个欧洲小国的和谐指数得分最高。和谐指数最低的五个国家分别为巴西、美国、南非、印度以及俄罗斯。中国的和谐指数…… [全文]
-
汪晖对话贝淡宁:城市何以安顿我们?
《城市的精神》一书作者贝淡宁先生和著名学者汪晖老师围绕“城市的精神——全球化时代城市该如何安顿我们”这一主题展开讨论,探讨《城市的精神》的含义。关于城市化问题,最为核心的是,在全球化时代,城市怎么去安放我们自己的灵魂。[全文]
-
当代贤能政治是中国的大进步
在2013年1月/2月美国《外交事务》杂志上,李世默和黄亚生两位知名学者辩论了中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。黄亚生认为一人一票的选举民主是中国唯一值得向往的政治制度。笔者在中国居住多年,认为黄亚生的论证很无力,下面笔者依次批驳。[全文]
-
与南周谈:需要贤能政治,也需要民主
在地方政府层面,民主的缺点表现得没有那么严重,因为老百姓知道地方官是什么样的人,知道自己的问题和需要。但对于大国的中央政府,这就不行了。对于中国这么大的国家,可以有一些民主,但是基本上都应该靠“贤能政治”。[全文]
-
加拿大《环球邮报》太过分
马克·麦金农最近发表一篇文章,把我描述成一个被阶级利益遮住了双眼、为中国政治现状说好话的辩护士,但是他的文章充满了错误和误导人的说法。西方社会为他们对言论自由的承诺感到自豪,这是理所应当的。但是,请不要忘了真理也很重要。西方媒体的目标常常是耸人听闻,但是中国记者总是在文章发表之前核查有无不确切的信息。[全文]
-
为中国选择领导人的模式一辩
贝淡宁与李世默在《金融时报》上发表本文,反驳西方媒体对中共十八大领导人换届政治议程的质疑。指出西方依旧执念于“民主”或“独裁”的陈旧二分法,但在21世纪的竞争中,关键在于“良政”还是“劣政”。在产生政治领导人方面,中国已找到正确的道路,目前已建立的模式,契合中国的文化、历史传统,并适应于现代社会的需求。中国应在既有的模式下努力探索,而不是照搬西方式民主制度缘木求鱼。[全文]